首页>信息公开>专题报道>自强典型

只有苦过 才懂幸福—记怀化市残疾人朱良东的创业事迹

怀化市残疾人联合会 www.hhsdpf.org.cn发布时间:2016-07-14 00:00信息来源:

    他身材不够高大,却是家里的顶梁柱;他文化不高,却是科学养殖的行家里手,他就是双井镇凤凰村村民朱良东。因为姓朱,又因为养猪,大家都亲切地叫他“猪老爹”。“猪老爹”的大半生就如一部戏,戏里有说不完的关于“心动、激动、感动”的故事。他是一个平凡人,却不是一个普通人。在朱良东八岁的时候,由于意外摔伤没钱医治,造成椎间盘畸形,背弯成了70多度,身高只有一米四二,2002年,经残联评定为三级残疾。正是这样一个人,三十多年来,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步打拼,成了该镇最大的生猪养殖户和致富能手,并用勤劳的双手缔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王国。
   
自强不息  争做生活的强者
   
由于身体的残疾让他从小遭受了旁人的鄙视,外表柔弱、沉默寡言,骨子里却非常的坚强。初中毕业后,看着同龄人纷纷外出打工朱良东只有羡慕的份,因为身体的残疾让他干不了重体力活,但是他坚信只要自己吃得了苦,在家一样也能闯出个名堂。不久,在亲戚的引荐下做起了一名油漆工,刷油漆是项体力活,要把家具翻转一面一面地刷,而朱良东个子小,像衣柜这样的大家具,即使他使出全身力气也无济于事,只能请别人帮忙。因此,一天下来,别人刷三四套家具,他能刷一套就算不错的了,“拼死拼活忙一天也就挣到5元钱”他知道,如果靠这份手艺别说帮家里了,连自己都养不活。于是,学到手的本领暂时被搁浅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编织藤椅的周满贵师傅,在朱良东的再三恳求之下,周师傅收朱良东为徒。在周师傅家,朱良东负责打竹架,还有三个女孩配合编织,这其中就有周满华,后来成了朱良东的妻子。那时的周满华温柔大方,相处一段时间后,朱良东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女孩,可是看看自己的样子,他一直不敢开口,只是拼命地干活,来掩饰自己的情感。可是他不知道,他的勤劳、聪明、善良、细致在周满华的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朱良东实在按捺不住了,才吞吞吐吐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周师傅,在师傅的撮合下,朱良东恋爱了。他们的爱情是感人的,更是坚定的。在当时,因为两个人的背景、形象差距太大并不被人看好,但是,他们相信自己的眼光,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从此,一个人的故事变成了两个人的故事。
   
身残志坚  驼背也能打开致富路
   
幸福有很多种,但贫困肯定不会有幸福。“我是一个男人,必须给妻子一份幸福”。他们的爱情,是朱良东拼搏的动力。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逐渐好了起来,油漆师傅的待遇也水涨船高。朱良东重操旧业,开始接起来刷油漆的活。“凌晨6点多起床,晚上12点多才回来”周满华说,为了这个家,丈夫拼尽了全力。但即使如此,由于先天的劣势,他的收入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一个像样的家”,朱良东给不了,兑现不了当初的承诺。再加上油漆对身体伤害,1997年,朱良东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吃不下东西,更加日渐消瘦。于是,他再一次放弃了刷油漆的工作。那时,他们有了第一个小孩,生活开支入不敷出,他们又走到了一个苦难的节点。有人云,上天是公平的,当把一扇门关上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也可以养猪啊,这个应该不难哪。”一个偶然的机会,朱良东到双井一家养殖场办事,看见那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大肥猪时,他就下定了决心,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4000元,买了5头母猪,租借了场地开始养猪。然而,养猪并没有像朱良东想得那么容易,饲养、防疫、建猪舍,他一窍不通,就连最基本的猪粪处理,因为身体原因,他都无能为力。“就是再苦再难,我也要坚持下去。”朱良东告诫自己,不懂,到别的养殖场去学,重活干不了,就请妻子帮忙。就这样,他一天天的坚持了下来。那一年,5头母猪产下60多头小猪,赚了3万余元。功夫不负有心人,接下来的几年,生猪的市场行情还算不错,他们每年能赚上五六万。除去开支,经济开始略有富余了,这样的生活在农村算是不错的了。但朱良东并不满足,“万一猪的行情不好了怎么办?”居安思危,朱良东比别人想得更长远。2002年,他们夫妻借了10多万修建了13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猪舍,成立了富鑫农养殖基地,存栏规模达到了100多头。同时,为了综合利用,他还养起了鸡和鱼。2002年至2012年,他们又先后投入60余万把猪场扩大到了2000余平方米,存栏规模达300余头,母猪30余头,年出栏生猪800余头。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他们把所有的积蓄投入到养猪场,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生猪价格突然下跌,而且一直持续了三年。这一次,他们亏了30多万。但是,面对困难,夫妻俩再次选择了坚强面对。“父母那段日子特别难,我看了都很心痛。”二女儿朱思思说,猪场亏损的时候,父母虽然相互安慰,相互鼓励,但大多时候是相顾无言,有时甚至愁得睡不着觉。在关键时刻,县残联向他们伸出了援手。为帮助朱良东走出困境,共给于他残疾人帮扶资金5万余元,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县残联就像我的娘家一样,除了资金上帮助我外,还经常来问寒嘘暖。”朱良东感动地说。
   
感恩铭记  不忘回馈父老乡亲
   
直到2014年年底,阴霾才渐渐散去,猪肉价格止跌回升,他们的猪场又开始红火了。“现在存栏生猪300多头,每年出栏生猪1000余头,纯利润有20多万呢。”说到这里,朱良东开心地笑了。当问起朱良东这一生最难忘的是什么时,他总是激动地说: “一个人身处困境,孤单无助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一双温暖友爱的手!当一个人绝望消沉,万念俱灰的时候,最期盼的是什么?是一颗炙热滚烫的心!这些,在我创业初期的那些年,拥有的太多太多了,多到我终身受用。我唯能做的是把自己所学养殖技术传授给乡亲、服务于乡亲。”朱良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2014年开始,他带了6个徒弟,把自己近二十年的养猪经验倾囊相授,有时还亲自去指导。在他的带动下,如今双井镇有40多个规模养猪场,每年出栏生猪10000余头,利润达7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