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公开>专题报道>自强典型

身残志坚勇追梦

怀化市残疾人联合会 www.hhsdpf.org.cn发布时间:2016-07-15 00:00信息来源:

   刘三英,女,196510月出生,沅陵县麻溪铺镇麻溪铺社区老屋组村民,肢体残疾人,我镇黑山羊和湘西优质肉牛养殖示范带头人之一。在当地农村,只要提起她夫妇二人的多舛人命运,邻近村民无不摇摇头而纷纷寄予同情,但一提起其夫妇艰苦创业的历史,村民们双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并交口称赞。
   
命运多舛家境贫困
   
1989年初春,结婚两年的刘三英在一次劳作中从不慎自高坎上摔下,因脊椎骨受伤引发并发症,导致下肢双脚行走不便,成为残疾人。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1990年夏的一天,其居住地又因连绵大雨而引发地质灾害,发生了山体滑坡。雨水带着泥沙、石块自高处冲下,冲垮其家院墙,填没了所有财产,一家四口人赖以生存的唯一房产、一台黑白电视机及日常用具全部毁于一旦。夫妻二人淋着雨,望着刚从灾害中抢救出来的一双年幼的儿女,望着坍塌的房屋废墟,望着镇民政送来的堆放在地上的500斤救济粮和手中的200元慰问金及亲友送来的二床被褥,欲哭无泪。但有着一股子不服输精神的刘三英,没有怨天,也没有尤人,更不怨命运。没有住的,她拖着病残的身躯,与丈夫一起战天斗地,用双手自废墟中掏出没有损毁的木料,搭起了一座面积30平米的棚子用于栖身;没有穿的,从废墟中挖出被填没的旧衣裤,浆浆洗洗的凑和着。一家四口就这样艰难的过着贫困,却又抱着希望的日子。夫妻俩在勤劳耕种,抚养子女的同时,又朝思幕想,商议着如何改变家庭的命运。
   
身残志坚勇创业
   
然而,像她这样如此贫困,举步维艰苦的家庭要想命运又谈何容易。靠种植发家致富吧,一家四口只有丈夫一人有约1亩的责任田,没有山,也没有地;靠做生意挣钱致富,夫妻二人几乎身无一文。在几经挣扎,反复思考后,刘三英想到了山羊养殖。于是在1992年春,刘三英叫丈夫揣着自已拖着病残之躯在山上砍伐毛竹出售而得的500元购买了6只山羊,开始尝试养殖。此后,夫妻二人一人早出晚归,既承担着照看年幼的儿女义务,又担负着劳作的责任,一人则常年居住在山中,照料好不容易购得的,又寄托着全家希望的几只山羊。由于缺乏技术以后的几年,其家的山羊养殖状况总是时好时坏,时亏时盈。就在她夫妻二人在寻找希望的困境中挣扎时,县残联领导来了,镇民政干部到了,畜牧站技术人员来了,社区支部的关怀也到了,为她送来了养殖和疾病预防技术和关怀。在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刘三英的家庭虽然几经挫折,但还是自困境中逐渐解脱出来,养羊收入虽没有让她挣下可观的资产,但还是满足了其家庭生活的需要,不仅让她的两个孩子完成了九年义务阶段的学习任务,而且还如愿地修建了一栋三间的新房,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度地过了十几年。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庭开支也逐渐增大。望着退耕还林后山中大片的鲜嫩牧草,刘三英心中又有了养殖肉牛的想法。经与丈夫商议后,东挪西借,筹资15万元,于2013年购进8头湘西优质肉牛的种牛,并从四川金塘引进了20只优质黑山羊,开始了湘西优质肉牛和黑山羊的混合养殖。羊圈狭小,刘三英拖着病残之身,与丈夫一起,不分白天黑夜,砍伐山中粗大的薪材扩大的羊圈;没有牛舍,夫妻二人又朝出晚归,平地基、搭棚子、盖茅草,用自己的双手和瘦弱的双肩,在山中搭起了一座长20米,宽16米的羊圈和四间长宽5米的牛舍。通过了几年的摸索和县残联举办的残疾人就业培训,刘三英掌握了一套完整的山羊和肉牛的养殖技术,为其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截止目前,其山羊养殖从开始的6只规模发展到现在的存栏320余只,湘西优质肉牛自两年前的8头发展到16头的规模,折合资产近40万元以上,基本实现了家庭致富的目标。
   
做大做强去追梦
   
当我们来到其养殖场和她一起看着在绿草中穿梭吃草肥壮的牛羊时,问她是否满足时,她腼腆的一笑说:“共产党的政策越来越好了,我想趁着自己还年轻,还可以做点事,以自己的行动告诉乡亲们,贫困不可怕,不能单纯的依靠政府救济,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做,去拼,生活才有希望。我打算借着党和政府富民政策的东风,做大做强自己的养殖业,力争在2020年前后,实现养殖存栏黑山羊1200余只,湘西优质肉牛200头的目标。
   
也就在我们一行人的惊叹和佩服中,刘三英自言自语的说道:“等、靠、要不成事,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相信自己,努力了,就是没有做到,心中也无愧。但通过努力,我做到了,并向世人证明了我行,尽管我是残疾人。其中虽然苦点、累点,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