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公开>专题报道>自强典型

“猪倌”变成“猪司令”—省级自强模范陈佳邦创业记

怀化市残疾人联合会 www.hhsdpf.org.cn发布时间:2016-08-09 00:00信息来源:

陈佳邦,男,现年30 岁,大专文化,视力残疾三级,出生于麻阳苗族自治县高村镇逢爷社区,系麻阳佳邦养殖场场长, 省第六届残疾人代表大会代表,省自强模范,政协麻阳苗族自治县第六届委员,县盲人协会主席。其创办的佳邦养殖场,为麻阳规模最大的残疾人养殖基地,固定资产近千万元,年出栏生猪余头,年净利润达70 余万元。19岁当“猪倌”,30 岁做“司令”。11 年间,陈佳邦经历了因病致残由正常人变为残疾人,初期创业失败负责累累等挫折与磨难,却越挫越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一股倔劲,唱响了一曲残疾人艰苦创业的青春之歌。    
    
回乡创业当“猪倌” 劳累过度眼致残
    
2001年,初中毕业、年仅17 岁的陈佳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决定就读离家较近的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畜牧兽医专业。2003 年,被学校安排到益阳市农科所种猪场实习。在益阳市农科所,陈佳邦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获得了丰富的养殖实践经验。2003 年下半年,为鼓励陈佳邦创业,农科所送给他一头种公猪,带着这头种公猪,陈佳邦回到了麻阳,并在父母的资助下,买了10 头小猪崽,当起了“小猪倌”,开始了自己的养殖事业。然而由于劳累过度,加之整天待在高温密闭的猪舍,2004 年眼睛开始出现痒痛的症状。起初没有在意,就到小诊所开了点眼药水。渐渐地眼睛病情越来越严重,在小诊所开的眼药水起不了作用了,陈佳邦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县人民医院治疗了3 个月,但是一点康复效果也没有。2008 年,陈佳邦在父母的陪同下远赴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治疗,病情虽得到了控制,但是却留下很大的后遗症,视力低下,落下了残疾,同时也欠下一大堆的债务。
    
猪倌蜕变“猪司令” 携手残友共发展
    
致残,没有让佳邦丧失生活信心和创业信心。为了偿还四年来求医的债务,陈佳邦决定重抄旧业。但是面临的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问题,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几番周折借来了亲戚房产证,在信用社抵押贷款7 万余元,通过前期的认真考察和严格论证,陈佳邦于2008 年底承包了高村镇逢爷社区样板山林场,并修建了2 栋猪舍,引进了50 头二元母猪,开始规模养殖。
    
2009年,陈佳邦正式注册了佳邦养殖场,在县残联的帮扶下,陈佳邦筹资40 万元,扩建猪舍3 栋引进种猪30 余头,开荒青饲料种植地50 余亩。2011年,佳邦养殖基地被市残联挂牌为怀化市残疾人扶贫创业示范基地。2012年,佳邦养殖场的规模继续得以扩大。如今,佳邦养殖场猪舍占地总面积50 余亩,拥有100 多亩青饲料种植地和100 余亩柑橘种植地,存栏种猪150 余头,年出栏生猪2000 余头,净利润可达70 余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猪司令”,养殖场现为我县规模最大的残疾人种养殖基地。
    
“我是一名残疾人,但我要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让青春更有意义!”陈佳邦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创业过程中,佳邦得到了残联及各级部门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事业起步的同时,他亦不忘帮助残疾人和当地村民,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并提供肉猪崽以及疾病预防技术。2008年以来,养殖场吸纳就业人数31 名,累计投工投劳3000 余个,其中解决26名残疾人就业,给付报酬16.8 万元。免费培训残疾人100 余人,并为残疾人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在无私传授技术“授人以渔”的同时,佳邦无偿将自己养的仔猪、种猪赠予残疾人“授人以鱼”,为残疾人免费提供生猪200余头,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如为兰村乡肢体残疾人赵付长资助了11 头仔猪,并提供饲养及预防技术指导,在陈佳邦的帮扶下,赵付长的养猪场现年产值已达10 余万元。2013 年、2014年陈佳邦连续两年无偿为县和平溪乡大溪村以及石羊哨乡洞溪村残疾人15户残疾人家庭赠送猪仔40 多头,并与两个村60 余户残疾人家庭签订帮扶协议,携手残疾人共同发展致富。
    
展望未来,陈佳邦豪情万丈,他说,要努力扩大自己的养殖规模,力争三年以内做到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在实现自身的价值的同时,更好地带动和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脱贫致富。